听新闻
放大镜
“大小拉小手”海州区检察院“蓝海湾”品牌撑起未成年人“保护伞”
2020-07-27 18:42:00  来源: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

  2018年以来,海州区检察院深入贯彻“保护、教育、管束”办案理念,通过创设1个办案阵营、2条教育路径、3类保护基地、4项工作机制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通过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帮教,实现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常态化、关爱保护多样化、维权效果最大化,打造“蓝海湾”未成年人护航港检察品牌。

  一、打造一个突出“办案+保护”理念的业务阵营。一是建立“蓝海湾”综合办案区。建成由“办公工作”、“心理辅导”、“远程教育”、

  “宣告和训诫”、“公益诉讼信息”、“司法社工”等六个工作室组成的综合性现代化办案区,引进专业心理疏导设备,邀请医院专业心理医师入驻,集“一站式”办案、远程提审及教育等功能为一体。联合公检法司、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在办案区开展各类检察工作、联合活动257次,先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12人次,效果显著。二是组建“蓝海湾”未检团队。该院精选熟悉四大检察业务、热衷未检工作的干警组建未检办案团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50%,市级以上办案能手占75%,有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占50%。2018年以来,未检团队先后荣获市级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37次,办理各类未成年人案件243件275人,无一错案。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未检工作。该院建立了完备的社会力量引入流程和工作机制,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借助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群体等力量构筑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的未成年人社会维权“网络”,对不同需求未成年人开展保护维权20余次,其中一项维权工作得到省、市院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检察工作”模式获评2018年连云港市“十大法治事实”,“蓝海湾”未成年人护航岗获评2020年海州区“十佳党建品牌”。

  二、打通“线上+线下”两条开放式法治教育路径。一是实现线下教育辖区校园全覆盖。2018年以来,该院以“检察护苗”、“防治校园欺凌”、“安全自护”等为主题开展进校园活动107场,受众青少年达8.7万余人次,实现对辖区初中、小学、幼儿园的两轮全覆盖。在中小学组建“法治兴趣小组”30余个,举办各类活动10余次,组织“模拟小法庭”8次,有40余名中小学生被本院等评为“学法小标兵”。该院连续三年被评为连云港市法治宣传先进单位,6人次获评先进个人。二是打造线上宣传教育全覆盖。2019年该院建立法治直播工作室,联合社会力量面对特殊群体开展法治教育、专项维权。2020年推广该院未成年人检察抖音号,推出短视频6部,点击量达2.5万人次。与市电台合作,联合心理咨询师、幼师等专业人士,于暑期面对青少年及其监护人的开展法治直播,引起广泛关注。三是形成长效教育机制。针对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与团区委、区教育局会签《“防治学生欺凌、杜绝校园暴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机制,在海州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分级预警机制,整治校园暴力犯罪,海州区该年校园暴力犯罪数同比下降90%;2019年,与区教育联合开展“一号检察建议”落实活动,10名党组成员担任法治副校(园)长、12名检察干警任校外辅导员,并组成宣传团,开展活动25场,受益群体4.5万余人;2020年,就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出综合类检察建议10余份。

  三、打造三类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基地。一是建立在校学生法治教育维权基地。2018年以来,联合区教育局成立辖区首个法治教育基地,将法治教育纳入海州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必修课,并与其他科目共同组成完整的素能教学内容,每名参加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法治教育。开课以来,该院联合社会力量以法治教育为主、结合心理疏导、安全自护知识为内容开展法治课程90余场,创新开展互动游戏、接受法律咨询,受益中小学生达3万余人。二是创设连云港市首个留守儿童守护基地。2018年以来,联合教育局在辖区留守儿童较多的东辛中心小学建立“蓝海湾”留守儿童守护基地。基地由心语巷、图书屋、视听轩等七个区域组成,涉及心理疏导,视频通话、亲职教育等功能,是集寓教于乐为一体综合性法治教育基地,该院还牵头建立“蓝海湾”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基地建立以来,已经吸引20个部门、社会群体主动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后开展活动30余场,该基地于2019年获评“连云港市法治教育基地”。三是建立连云港市首个困境儿童社区基地。2019年以来,该院办理涉未民事支持起诉案件6件6人,发现很多社区都有困境儿童,为此选取江华社区建立困境儿童基地,该基地涉有志愿者活动室、法治教育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文体活动室等,主要通过广大党员爱心人士参与定期组织活动,引起更多群体关注困境儿童,并根据困境儿童市级需求开展维护活动。目前开展各类活动10余场,该院还在多个社区、企业建立犯罪预防服务点、观护基地等多类针对特殊群体服务阵地。

  四、建立四类契合青少年维权社会化工作机制。一是创设案件办理社会机制。与公安分局、区法院会签《在性侵害儿童犯罪案件中开展“一站式”询问被害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证据审查指南》机制,开展联合办案15次,实现提前介入、快捕快诉。1件联合行政部门开展专项活动履职案件获评2019年连云港市政法部门“十佳案件”。二是健全社区矫治、司法救助机制。2018年以来,与区司法局建立《加强和规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开展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等机制,司法局协助开展帮教活动17人次。与司法局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办法》、《被害人司法救助机制》,开展各类救助3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6.5万元,提供法律援助75人次。三是引入司法社工、创建考察帮教机制。2018年与团委合作,引入司法社工,由民政局购买服务,全面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考察帮教等特殊检察工作。建立4项联合工作机制,该项帮教工作获评江苏省第四届志交会金奖,共有65名涉罪未成年人经过帮教后依法得到不起诉处理,再犯罪率为零,该项工作得到团省委、团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四是多部门联动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与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共建《关于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办法》,帮助25名未成年人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与联合公安、法院、司法、妇联、民政、团委、等部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与对未成年涉罪行为人的训诫工作并出台《训诫工作规范》,1项训诫工作入选江苏省优秀训诫词;与法院、司法局会签《关于开展支持起诉若干意见》,保障未成年人民事合法权益与法院、司法局建立《涉未民事案件支持起诉》机制,办理支持起诉案件全部获法院支持;与妇联会签《关于共同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开展亲职教育活动10余次。

  编辑:海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