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与竹韵
2017-10-30 16:32: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张奕颿

   几乎是在进入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同时,我也开始利用业余生活学习竹笛音律。作为从事检察工作的新兵,虽尚未能独立承办案件,却无时不刻感受检察事业的任重道远;作为演奏竹笛的学徒,虽只能鼓瑟起而笙箫默,却也逐渐懂得静耳闻笛情如海的美妙。常常想如何将笛韵融合在我的检查工作之中。检察工作的神圣庄严、宽严相济难以一时用语言形容,却可以在笛韵旋律中尽情表现——或许,从检恰如奏竹笛。 

  从检恰如奏竹笛,源于笛子取材苍山青竹的历练。无论是山岩乱石,抑或崇山峻岭,只有那熬过凌冽寒冬,屹立暴风傲雨,百折不挠的竹子才能缔造出质地优良的笛子。竹是气节的象征,东坡居士有言“宁可食无肉,无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挺拔坚毅在演奏者握起竹笛的一瞬间便感悟。仿佛吹奏的是乐器,感受的是竹子的性格。而竹子的性格恰如检察官的品质,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在树立法律权威,维护司法尊严的使命下,克己奉公,直面黑暗的决心深藏于每个检察人员的内心。

  从检恰如奏竹笛,源于人们对奏笛技巧的精益求精。一曲笛鸣悄然而起,恍如指尖翩翩起舞,赏心悦目。吐纳之间,气息透过吹孔,涤荡之声,激浊扬清;却又在指法变幻间,曲调婉转,音发动情;气流振动下的笛膜微颤,节奏清晰,快慢有序。而在司法实践中,检务纷杂,不同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从点到线:公诉科审查出庭,反贪局自侦排查,侦监科批捕核实,控申科接待信访。各条战线上,检察人员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份坚守与付出最终形成检察合力,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从检恰如奏竹笛,源于音色悠扬清亮,却又不失委婉含蓄。不似古筝勾摇剔套轻弄弦的眼花缭乱;不似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力度强烈;不似堂鼓晓生隆隆催转日的低沉粗犷;民乐的演奏者赋予那七孔巧管别样的灵动笛韵——长音悠扬深邃,穿透性强,传播极远;短音紧促清脆,步点一致,悦耳动人;高音换调,低音相伴,时而如翠鸟弹水,时而如空山新雨,余音不绝,绕梁三日。正如从检者一方面在办案过程中正直向上,铁面无私,坚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法律信念。而另一方面,法律威严亦有情,百炼钢亦可绕指柔。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控申工作中,我们更需要懂得婉转办案,张弛有度,寓情于理而又不失刚性。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刚柔并济、情法结合的工作方法在一次次的纠纷化解中得以体现,也让群众对检察工作不断加强信任和尊重。

  从检恰如奏竹笛,源于历史长河中,笛声背后文人墨客的寄思言志。在韩偓眼中,那是“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弦归”的田园隐逸;在李白眼中,那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思念牵挂;在刘孝标眼中,那是“幸以知音故,千载有奇声”的深厚友谊;在王之涣眼中,那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落寞孤守。当笛声传入检察人员的耳中,更是可以从中听出五味杂陈,千般滋味:那是工作之余,放下手中卷宗,追求着一份隐逸时光的轻松;那是读书万卷,行步万里,独在异地努力工作的乡愁;那是检察院紧张工作中,结识志同道合,五湖四海同事朋友的喜悦;那是严肃办案纪律、严格职业操守,始终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的信仰。无怪乎人们感慨:“竹韵绕梁声声翠,萧笛传情句句真。”

  一曲笛音悠然起,褪去平日工作的疲惫喧哗,享受沉浸音律的恬淡舒适。未有阳春白雪的高不可攀,亦无下里巴人的简陋俗套,笛韵所致,带着那份独有的轻柔委婉,却因竹笛坚忍不拔的特性赋予演奏者永不变色的刚正性格。奏笛如斯,从检如是。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

  编辑:海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