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海州区院坚持“三个注重”推进经济犯罪领域撤案监督工作
2020-06-08 14:55:00  来源: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检察院

  近年来,海州区检察院不断探索经济犯罪领域撤案监督工作方法,更新理念、完善机制、注重效果、压实责任,办案质效有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共监督经济犯罪撤案19件23人,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职能,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一、注重盘活资源,打造发现线索的“情报站”。一是立足案件审查。从审阅案卷、核实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律师意见等环节,寻找监督线索。对于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注重审查是否存在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违法立案的情况。二是前移监督关口。通过不定期走访公安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查阅案件台账和案卷、提前介入等方式,及时准确了解相关案件的案情和处理情况,从中发现是否存在非法立案现象。三是加强内部协作。加强刑检各部门及与民行、控申、执检等业务部门的日常协调沟通,及时获取、受理、查办移送的监督线索,做到信息共享。四是深挖案外线索。从新闻热点中挖掘案件线索,通过关注报纸、杂志等媒体信息,及时发现和掌握有价值的线索,进而介入调查。如海州区院办理的许某某等人串通投标撤案监督案件、车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撤案监督案件,均是该院经济犯罪检察部门与控申部门及时对接从申诉案件中挖掘的监督撤案线索,并依法监督公安机关作出撤案决定。

  二、注重靶向施策,找准专项监督的“着力点”。一是维护民营企业有序运行。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及刑事申诉积案专项清理,如针对侦查期限达6年之久的丁继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审查影响案件办结的原因,为引导经侦部门侦查取证以及下一步撤案监督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聚焦经济犯罪领域刑民交叉重点罪名。全面梳理近年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等相关罪名案件台账,重点分析判断进一步侦查的必要性,对确无侦查必要的,通知公安机关撤案。三是关注特殊诉讼程序案件。针对信用卡诈骗、挪用资金等近年来提高定罪标准的类型案件、明显已过诉讼时效案件、不构成犯罪为由未受理的案件,实现对经济犯罪领域撤案的精准监督,推动撤案3件3人。四是监督防止侦查权滥用。积极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解除强制措施之日起十二个月以内仍然不能移送审查起诉或者依法作其他处理的,监督公安机关撤案6件6人。五是重新界定假药劣药犯罪。根据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起诉标准,监督撤案9件10人。

  三、注重办案效果,做好案件质量的“守门员”。一是确保撤案监督决定有法可依。办理撤案监督案件过程中,每起案件卷宗均经过不同检察官交叉审查,对于疑难复杂案件,通过检察官内部联席会议集体研讨、强化与公安机关沟通配合、要求公安机关出具立案理由等方式,内合力外借力,切实增强经济犯罪领域撤案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及准确性。二是确保撤案监督决定执行顺畅。建立固定节点提醒机制。针对《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通知撤销案件书》等文书,在回复期限到期前三日提醒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及时回复,推动撤案监督工作顺利进展。三是强化侦查活动监督线索的同步审查。拓宽办案思路,对既往不批捕案件排查处理情况,摸排可撤案线索,强化侦查监督效果。如田扬合同诈骗撤案监督案件中,海州区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田扬作出不捕决定后,公安机关长达两年时间怠于侦查,致使该案长期挂案,海州区检察院排查后监督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四是建立专人持续跟踪机制。加强侦查活动监督线索的同步审查,每件撤案监督案件均设定该案检察官助理为第一负责人,由其及时收集案件进展情况并告知承办检察官。五是打好侦查监督的“组合拳”。积极运用监督智慧,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在做出撤案通知前,充分听取公安机关的意见,强化撤案监督的释法说理工作,督促公安机关主动配合提供刑拘后未提捕未移诉经济犯罪案件、陈案积案清单等。

  编辑:海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