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海州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知,海州区检察院“社区服务令工作机制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入围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
2022年以来,海州区检察院主动适应刑事犯罪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导向,建立“公检一体化研判指挥平台+社会公益服务+非羁押码”“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出台不起诉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相关实施意见,作为全区市域治理的重大改革统筹推进。组织165名拟不起诉人员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根据公益服务情况,真正考察其社会危险性、起诉必要性。相关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累计20000余小时,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150人,最大程度减少、转化社会对立面,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
项目化推进,四方联动构建工作机制
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在区委政法委的有力支持下,海州区检察院推动成立拟不起诉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公安、检察、司法和基层乡镇、街道、园区等,强化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关于组织拟不起诉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围绕“确定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对象、制定社会公益服务方案、建立社会公益服务档案、细化社会公益服务措施、心理疏导、跟踪回访、调查评估”等环节完善流程、明确机制。拓展公益服务岗位。在全区所有街道、社区实现社会公益服务基地全覆盖,为拟不起诉人提供多种类型社区服务,将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抓手。
实效化落地,多角度推进基层治理
注重将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与法治宣传、基层治理相结合,促进对拟不起诉人思想改造,将犯罪者转变为普法者,实现其社会价值。一是“法治大篷车”特色公益服务强化普法宣传。将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融入正在推进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轻骑兵”工作,开动法治大篷车进社区、进乡村,让拟不起诉人化身为法治宣讲团的一员,宣传防范涉老诈骗、网络安全等知识,普及法治思想。二是“不起诉公开听证、集中宣告”深化以案释法。对拟作相对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就近召开公开听证会、不起诉公开宣告等,先后在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举办公开听证会及宣告会,以案释法,深化法治治理。三是“公益服务对标社区需求”助力基层治理。该院将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强劲助力和有效抓手,要求申请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的人员在所在社区开展公益服务,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安保、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部分人员公益服务结束后,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投身基层“微网格”治理。
制度化带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全民守法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为切实增强拟不起诉人员诚实守信意识,开展“一承诺、一清单、一反馈”诚信工作机制建设。一承诺即通过拟不起诉人员签订诚信守法承诺书,进一步强化拟不起诉讼人员规矩规则意识;一清单即制定针对拟不起诉人员普法清单,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使拟不起诉人员深刻认识诚信是为人之道,处事之式;一反馈即构建社区人员对不起诉人员的反馈机制,结合拟不起诉人员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情况和日常生活中表现给予诚信考评分值。将拟不起诉人员诚信建设作为检察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助力营造“诚信一路绿灯,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